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黑色农业网 >> 尖尾樱桃

成都龙泉山造林246万亩森林覆盖提高5个百分点鹿角蕨

发布时间:2022-09-07 18:17:48

成都龙泉山造林24.6万亩 森林覆盖提高5个百分点

4月26日消息: 汽车行驶在蜿蜒的龙泉山之间,一片片绿树成荫的山林延绵不断,几年前我们印象中缺水、干旱的“红土坡”,早已一改“贫瘠”的面容,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

2012年3月,金堂县新造林3.16万亩,标志着我市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植绿工程全面完成。记者从市林业和管理局了解到,从2009年我市全面启动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至今,全市共完成人工栽植造林24.6万亩,区域森林覆盖从原来的30.8%提高到35.36%,“染绿龙泉山”,我市五年任务三年完成。

植绿三年: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

龙泉山作为我市两山环抱生态屏障的东翼,在全市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中举足轻重。但一直以来,龙泉山在人们的印象中,总与贫瘠、干旱、荒坡等词语联系在一块儿,这不仅是由于一到秋冬季,丰收后的果树会形成满山“荒凉”的景象,还因为该区域本身土层瘠薄、干旱少雨的“先天不足”,让龙泉山的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成为城乡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

“染绿龙泉山”既是目标,又是承诺,更是重大的惠民举措。2009年,我市全面启动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涉及龙泉驿、青白江、金堂、双流、新津、新都六个区县,按照“块块植绿、山山见绿”的绿化满覆盖目标,一场声势浩大的植绿工程,在成都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1年,青白江、双流、龙泉驿、新津、新都完成了植绿任务;2012年3月,金堂新造林3.16万亩,完成植绿任务;至此,我市龙泉山生态植绿工程全面完成。

3年来,全市共计完成人工栽植面积24.6万亩,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而这24.6万亩“新绿”,在经市林农科学院验收,造林综合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造林,超过了国家行业技术标准。

绿色生金:绿色“附加值”助农村增收

定格3年来我市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的成效,有这样一组数字足以诠释:我市龙泉山区域森林覆盖率由2008年的30.8%提高到35.6%,而在这5个百分点的背后,所凝结的更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效益的集中显现,曾经的“红山坡”摇身一变成为了“绿青山”。

而通过生态植被恢复,所带来的绿色“附加值”,也是在3年后的今天显露无遗,曾经“一毛不拔”的土地,如今还能带来“绿色生金”的效益。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6个工程区建成了一批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济林果、现代林产基地,这些生态公益林和生态经济型产业林,不仅推动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开辟了农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添色添彩:将让龙泉山植被“美化”“彩化”

先让“荒山”绿起来,再让龙泉山添色、添彩。在全面完成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植绿工程的基础上,下一步的生态恢复目标也已经敲定。“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是宜人成都建设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国家级生态城市建设,首先加强对已建成的植被恢复林地的后期管护和补植补造工作,确保成林,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同时还将适机启动龙泉山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现有林分保护经营项目建设。”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结合绿意盎然、水韵悠长城乡生态风貌的塑造,我市还将加大珍稀树种的运用,让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达到“绿化”、“美化”、“彩化”的效果。而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将不断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尽快将生态旅游节点串联起来,形成龙泉山独特的产业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两山一带”的构建,注入新的原动力。

记者手记

从“荒山”变“青山”,记者是体验者,更是见证者。从2009年初次踏上“贫瘠”的龙泉山,到现在这里映入眼帘的绿意葱茏,我们心里更多的是欣慰和激动。

每一次关注,都有一次“蜕变”:在龙泉山山顶上,艰难生长的一排排杨树如今绿意焕发;在龙泉山山腹间,巨桉、油橄榄、元宝枫等一片片经济林长势良好;在龙泉山山脚下,、银杏、、黄马褂等林扮靓青山……3年来,龙泉山5%的森林覆盖增长率,足以诠释一切。

当林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当地农民增收,生活条件改善,经济发展等欣喜时,生态植被恢复所产生的“附加值”,同样效果不可估量。也唯有此,才能让这样的生态植被恢复可持续。

当然,3年只是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的第一步,放眼未来,到2015年,龙泉山将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形成成都东部的绿色生态屏障,成都的城市生态将更加优美。

友情链接